績效,讓數字說話

( 2009/10/02 Yahoo! 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

投資講求績效,績效則表現在數字上。至於數字是不是越高越好?答案是「是」,也「不是」。

基金績效看些什麼?最主要看「報酬率」。目前每個月基金公司都要交出成績單,對投資人而言交易更透明,相對地,基金公司也就比較沒有灰色地帶。

對於長短不等的績效,投資人該怎麼看呢?不妨以長期績效為指標,用短線保護長線策略來進行投資。

一到二個月的短期績效,可作為觀察用,短期內漲跌幅太大,就要追究原因,適時停利或停損。

以下表為例,第一、三、六個月績效成直線上升;但是今年至今甚至是一年期,績效不增反減。

表1:各國股票型基金績效單位:%
基金組別 一個月 三個月 六個月 今年至今 一年
俄羅斯股票 14.71 16.64 98.30 101.10 7.77
歐洲中小(不含英國) 17.70 38.46 114.48 78.93 8.30
南韓股票 12.48 26.20 70.26 50.41 12.30
加拿大股票 8.01 17.59 41.31 35.91 3.78
西班牙股票 17.80 36.01 78.67 45.30 16.16
資料來源:Morningstar
計價幣別:美元
時間:9/17

原因在於,去年此時正好爆發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幾乎無可倖免,向下狂跌。一直到今年三月才開始回神,持續漲到目前,也難怪六個月的績效,最為亮眼。至於今年至今的表現則普遍不如六個月的績效,因為一年期績效正逢海嘯起跌點,所以目前只在平盤附近。

如果投資人帳面上,績效出現六個月這種大幅獲利的情形,就應該適時停利,獲利了結。

至於長年期的績效,譬如:三年、五年、十年,則可作為長期投資的標準。

下 表中澳洲及紐西蘭股票,屬於逐年向上,穩健成長型的基金;相形之下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則是起伏較大的基金,今年至今成長了48.86%,十年績效卻不到 10%,至於三年、五年的績效表現,似乎連通膨都無法打敗。換句話說:如果投資新興市場,就必須手腳要快,獲利了要趕快下車,長抱不見得能討到便宜。

表2:基金類別績效單位:%
基金名稱 今年以來 三年 五年 十年 年化標準差三年 Sharpe
三年
大中華股票 51.56 11.62 15.45 12.03 31.11 0.54
亞太區股票 28.68 -2.91 5.60 2.11 24.89 0.11
澳洲及紐西蘭股票 46.11 2.16 12.30 46.11 30.31 0.25
中國股票 59.35 20.41 21.33 15.10 37.16 0.70
新興市場股票 48.86 3.57 15.41 9.02 31.39 0.28
資料來源:Morningstar
計價幣別:美元
時間:98/7

除了短中長期績效外,基金的穩定度、抗跌性、承擔風險的程度等也很重要,再列舉幾個評比績優基金常用的指標。

「標準差」:當標準差越大,表示基金淨值的波動較大,風險程度也較大。反之,當標準差越小,顯示淨值漲跌幅較平穩,風險愈小。一般而言,平均報酬率加減兩個標準差,大約就是基金表現最好與最壞的狀況。

「Sharpe係數」:用以衡量每單位的總風險,若指數為正數,表示投資該基金報酬較定存高;若指數為負數,代表投資這檔基金還不如放定存。指數通常在0到2之間,若恰好為零,則表示每承擔一分風險所得到的超額報酬和銀行定存利率相同。

「Beta值」:用以衡量基金相對於大盤的敏感度(與大盤的連動係數),數值愈大,代表相關性愈大,凸顯高風險、高報酬的本質。當係數等於1,表示基金漲跌幅與大盤相同;例如某基金Beta值為0.7,代表大盤漲跌1%時,某基金漲跌0.7%。

目前,投信投顧公會網站中,共有三個單位參與績效評比,分別是台大教授版本、理柏版本以及晨星版本,投資人可進入尋找評比內容,增進投資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狐詠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